【战国策的作者】 / 战国策的作者是谁
本文目录一览:
《战国策》是谁写的,什么年代?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战国策是谁整理编辑的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的作者是汉朝文学家刘向吗?
是的
西汉末年,光禄大夫刘向奉诏校书,见到了皇家藏书中有六种记载纵横家说辞的写本,刘向依其国别,略以时间编次,定著为《战国策》33篇。东汉时高诱为此书作注。隋代已残缺不全,今仅存10篇。当时还有不少在民间流传的纵横家说辞。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一部和《战国策》类似的书,整理者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这部帛书共27章,有11章见收于《战国策》和《史记》,其余16章是佚书。《战国策》为后世治史者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料,而且《战国策》所收多是优秀散文,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战国策》是谁写的?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编订者是谁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成书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战国策是谁写的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用于编辑战国策的原文章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罗根泽疑出于蒯通。
本文链接:http://www.grbc.com.cn/post/202305/1772.html